多项合作协议签署!马克龙访华,中法经贸合作再升温
来源:华声在线     时间:2023-04-08 17:13:42

【环球时报记者 于超凡 涂蕾 李炫旻 倪浩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】“法国的企业家们都想搭上马克龙访华的专机。”法国《西南报》6日如此评述此次马克龙总统中国之行期间法国经济界的深度参与。法国新闻网站“Le petit journal”同日报道称,超过60位法国商界领袖陪同马克龙访华,这是法国经济界将对华合作置于重要战略地位的显著标志。其中,空中客车、达能、法国电力、欧莱雅、地中海俱乐部、赛峰集团等法国企业都已长期在华经营,并建立商业基地。《纽约时报》称,在美国加紧对盟友施加对华“脱钩”压力之际,欧洲依旧看重同中国经济合作的重要意义。

从航空、核能到地铁工程、海水淡化


(资料图片)

空中客车公司4月6日表示,空客将在天津建设第二条生产线,拓展A320系列飞机的总装能力。目前,空客在全球共有四座A320系列飞机总装设施,分别位于德国汉堡、法国图卢兹、美国莫比尔和中国天津。此外,空客还与中国航空器材集团有限公司签署160架空中客车民用飞机的批量采购协议,包括150架A320系列飞机和10架A350-900宽体飞机。根据空中客车的预测,未来20年,中国的航空运输量年均增长率将达到5.3%,显著高于3.6%的世界平均水平。

面对目前部分欧洲政客和学者主张对华“脱钩”的声音,空客全球CEO傅里对《环球时报》记者表示,空客对中国的投资也体现出对于中国投资环境的信心,他认为,中国经济、中国航空行业是非常高效、非常可靠、非常具有竞争力的。“我们现在面临一个非常复杂多变的环境,比如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、全球在物流方面的挑战,以及资源的稀缺。”傅里还表示,航空业是国际化的行业,空客是一个国际化的公司,需要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,也依赖于全球范围内的业务。

作为欧洲航空强国,法国的航空企业对中国航空市场的复苏倍加期待。随同马克龙此次访华的法国航空企业赛峰集团在华经营多年,并参与中国国产大飞机项目合作。赛峰集团时任中国区总代表兼赛峰中国总经理白幻德曾表示,中国的民航业将继续引领全球复苏,未来中国机队规模将增长到超过4000架。赛峰将进一步强化在中国的维护、维修、大修业务和客户支持服务,并在北京建立首个专门为中国客户服务的起落架系统支援中心。

德国《商报》6日称,经济合作是马克龙访华的重要议题。随行的贸易代表团与中国企业签订多个合作协议,除航空业外,法国电力公司与中企签署了核能和风能合作协议,达飞海运集团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签署16艘超大型集装箱船订单,法国火车制造商阿尔斯通收到了上海地铁工程的订单。

“中法两国在环境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。两国都坚定地致力于环境保护、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发展。”陪同马克龙访华的水务处理巨头苏伊士集团对《环球时报》记者表示,集团预计将在中国拥有高增长和更多的新项目,特别是在节水、海水淡化、废物管理、脱碳和数字化等领域。法国《西南报》6日报道称,苏伊士集团同中企此次签订了海水淡化项目的合同。

此外,为促进中法两国经贸文化交流,“法国电商周”活动于4月6日正式启动。法国驻华大使白玉堂表示,“法国电商周”帮助法国商品在中国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推广,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优质商品,有助于促进两国合作特别是经贸领域合作。

欧洲的两大“经济火车头”都驶向中国

《纽约时报》6日报道称,欧洲一直受到拜登政府的压力,要求其通过对敏感技术——如可能具有“军事用途”的半导体等领域实施更多贸易限制来孤立北京。近来,关于同中国经济“脱钩”的说法被频繁提起 ,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访华前的一次讲话中表示,欧盟国家需要降低风险,并“重新平衡”与中国的经济关系。但许多欧洲领导人在寻求同中国维持经济上的密切联系。空客的态度表明,欧洲看重中国作为其主要贸易伙伴的重要性。目前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欧洲最大贸易伙伴,2022年中国是欧盟商品出口的第三大目的地,也是欧盟商品进口的最大来源。

在去年11月的“旋风式访华”期间,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,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,北京和柏林应该携手合作。他带着一个庞大的德国企业代表团出访,传递出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商业往来必须继续的信息。法国则是仅次于德国的欧洲第二大对华商品出口国,作为欧洲的两大经济火车头,德国和法国在不约而同地积极寻求同中国建立更加紧密的贸易联系。

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欧洲经济项目负责人董一凡7日告诉《环球时报》记者,虽然在对华问题上,欧洲和美国一样都在强调竞争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差异,但是与美国主张与中国“脱钩”进行经济对抗不同,欧洲正在寻求自己的对华战略。董一凡表示:“欧洲存在一个很大的担忧,在突发地缘政治问题等情况下,产供链突然遭到冲击,将重创欧洲经济。在这种情况下,与一直主张开放包容合作的中国加强合作,是欧洲经济稳定的重要保障,欧洲在寻找,也需要这种安全上的保障。”

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大使近日接受英国《金融时报》采访时表示,美国向欧洲国家施加了巨大压力,不遗余力地迫使欧洲与中国“脱钩”,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。但是,欧盟官员向我保证,“脱钩”不是欧盟的政策。良好的中欧关系,特别是经济关系,是双方繁荣发展的基础。

欧盟商会在发给《环球时报》的回复中表示,中国和欧洲贸易关系紧密,双方企业投资规模也在加强,未来欧中之间的投资应该比现在规模更大、范围更广。欧洲公司相信中国经济的潜力,并期待中国发出积极的改革开放信号。欧盟商会认为欧中双方都感兴趣的具体领域包括气候变化、生物多样性、世贸组织改革、国际标准制定和数字化协调。

供应链深度连接

德国《经济周刊》6日称,数据显示,进入21世纪以来,中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。欧盟在经济上对中国变得越来越依赖。2021年欧盟和中国之间的商品贸易额为6960亿欧元。对于欧盟而言,中国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。 欧盟和美国之间的贸易近年来有所下降,但同一时期欧盟与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大幅增长。中国不仅是欧盟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国,也被许多欧洲公司视为投资地点。博世、大众和宝马在中国拥有大量员工和部分生产设施。

在欧洲,也有一些人在渲染对中国的“过度依赖”,并夸大“风险”。德国《柏林日报》报道称,在能源危机之下,欧盟希望减少对中国在太阳能、风能、热泵等能源技术上的依赖。奥地利《新闻报》近日以“绿色欧洲‘中国制造’”为题报道称,欧洲安装的太阳能系统中,有3/4来自中国。

尽管如此,德新社引述德国联邦采购物流协会的报告称,德国公司同中国的供应链深度连接,超过一半的公司计划扩大在中国的采购。该协会的负责人表示,德国与中国打交道时应该更加现实。一些德国公司在中国实现了30%到40%的营业利润。如果转移到欧洲生产价格太贵了,其他地区也很难替代中国。

董一凡告诉《环球时报》记者,在通货膨胀、能源危机和碳中和问题上,中欧在产供链上具有明显的互补关系。中国以强大的制造能力为依托源源不断输出的商品,有助于欧洲平抑通胀水平;而在能源和新能源领域,中国也具有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,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,中国高度重视多年发展,很多领域已在国际上领先,具备了相当的水平,这是欧洲所需要的。另外,欧洲企业在一些领域内仍处于产业链条的上游,这对于正在谋求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中国企业而言也非常重要。董一凡说,中欧之间不断重塑着双方对于气候变化以及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共识,不断增进合作的意愿,将有利于欧洲摆脱能源危机,推动能源转型进程。

来源:环球时报

标签:

广告

X 关闭

广告

X 关闭